國立竹北高級中學申請改隸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屬學校
之可行性、必要性及效益性評估
一、緣起
(一)大新竹科技首都圈教育工程的發展需求
頭前溪兩岸的大新竹都會圈(新竹市、竹北市與周邊外溢地區)是臺灣的科技首都,這個福氣的寶地迎來全國的精英在此安身立命,而大新竹都會軸線已經往北岸的竹北市慢慢偏移,不論產業聚落或人口遷移都一樣。一個光榮的臺灣科技首都,除了蓬勃的產業動能與優質的素養人民,教育、交通、服務、文化…等等方方面面的建設,同樣必須與時俱進,以符應臺灣科技首都的整體發展需求。
(二)頭前溪兩岸後期中等教育質與量的均衡發展
就後期中等教育以上的教育建設言,頭前溪南岸的新竹市已有10所公立大學或高中職,北岸的竹北市只有國立竹北高級中學(以下簡稱「竹北高中」)和新竹縣立六家高中兩所公立學校,大新竹科技首都圈的教育投資,除了應該兼顧量的需求與質的提升,頭前溪兩岸的後中和大學教育均衡更是至為重要。因應大新竹產業與人口變遷需求與均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簡稱「陽明交大」)將策略攜手竹北高中,投注有形與無形的頂大教育資產及資源,共同合作締造一所大新竹區典範高中,刺激區域共好,提升大新竹整體教育動能,讓更多的優質校群來共同照顧大新竹子弟。
(三)陽明交通大學師資培育評鑑結果優良
陽明交大於96年大學校院師資培育中心暨師資培育學系評鑑中獲「一等」,於103年下半年大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結果為「通過」。教育部於107年度起展開之第三週期評鑑,本校成為極少數可辦理自評之大學(全國八所),自評辦理結果全數指標通過,並於113年獲教育部認定「通過」。
其中,訪評委員一致建議陽明交大可成立或改隸鄰近高中為附屬中學。經112.2.15師資培育自我評鑑規劃委員會會議討論,陳永富副校長(為自我評鑑規劃委員會主任委員)裁示,將持續關注成立陽明交大附中議題,並納入校務規劃以及發展之參考。
(四)陽明交通大學與竹北高中在師資培育的長期合作
陽明交大各科系師資生之大四教學實習跟大五半年教育實習,與竹北高中因地緣之便,有長期的合作。目前陽明交大畢業校友在竹北高中擔任正式教師約有十位。歷年來,本校亦向教育部推薦竹北高中為「優質教育實習機構」,並有三年度獲教育部獎補助肯定。該校校長、教務主任、實習輔導組長,與師培中心常有密切聯繫。
兩校除了長期的師資培育合作與默契,在共同申請國科會AI半導體紮根計畫、參與兩校重大慶典與科研人文活動、陽明交大外籍生到竹北高中高中人文體驗、大學支持新竹一區均質化平臺、大學支持自主學習與大專共好平臺、參與大學端APX競賽與Ewant課程平臺等其他各領域,也已水乳交融彷若一家。
(五)竹北高中朝氣蓬勃,已成為陽明交通大學優秀生源之一
竹北高中近年來發展蓬勃,不但普高在國立大學與醫學系之升學狀況已與新竹女中相若,技高職業科群已是全國首屈一指。以113學年度為例,升讀陽明交大之畢業生即有27位(含三類生醫、人文管理與AI理工等),112學年畢業生李宛軒獲總統教育獎的肯定,也經由特招進入陽明交大百川學程。
竹北高中多元的學制與班次(雙語、資訊、商經、舞蹈、體育、特教),以及屢獲教育部委以重任,擔任大專共好、高優、適性輔導、自主學習等教育改革方案之召集學校,且師資年輕專業且有充分動能。
(六)陽明交通大學將師資培育列入校務發展中長程計畫及高教深耕重要推動事項
陽明交大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納入培育中等學校優質師資為願景之一,期許達成師資培育具多元夥伴關係並擁有在地動能之願景。師資培育目標之一,乃使本校各系所、遍佈全國的傑出校友暨青年才俊教師,經由他們的學識與身教,成為優秀高中生樂意接踵而來,樂意爭先搶讀陽明交大的金字招牌。陽明交大若可以擁有優質的附屬高中,不但可以成為師資生磨練教學專業與教育研究實驗的場域,同時附中也是陽明交大轉化尖端研究知識,深耕下一代教育的關鍵平台。
二、依據
國立高中改隸為國立大學附中,乃依據高級中等教育法、師資培育法、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改隸為國立大學附屬學校審查作業及處理要點、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分校分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等法規及命令辦理。
其中,「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改隸為國立大學附屬學校審查作業及處理要點流程圖」說明程序要件,第一階段為「國立大學依師資培育法第 18 條規定評估後,認有洽特定高級中等學校改隸為其附屬學校之需要,提出可行性及必要性評估報告,送請該高級中等學校研議」。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效益性評估應載明下列事項:
1.學校改隸為大學附屬學校之教育目的及意義。
2.學校行政組織及員額改隸之可行性。
3.學校與大學課程及教學合作之可行性。
4.學校與大學財務之可行性。
5.大學於學校進行教育實習、實驗與研究之可行性及必要性。
6.學校改隸為大學附屬學校之效益(如特色課程、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多元學習、資源互惠、KPI 績效指標及改隸之可行性及必要性)。
三、改隸評估事項
(一)學校改隸為大學附屬學校之教育目的及意義
陽明交大於新竹深耕超過一甲子,並與新竹本地各高中有相當多的計畫性或短期合作。不過考慮到世界潮流的發展,高中必須面臨升級教學資源、豐富教學特色的挑戰,又必須因應國際化、雙語、科學與科技、永續發展等多重期待。透過頂尖大學的學、研資源向下紮根,以陽明交大理工醫學領域的強項優勢,培養出一所多元且具國際移動力的特色高中,將會在多方面帶來臺灣教育上的正面影響。
陽明交大擁有先進的設備、資源和優秀的研究型師資隊伍,除了可以與竹北高中合作開展系列特色課程和專題探究,幫助高中生們更熟悉新興領域的專業需要。更重要的是,本校與竹北高中的合作可以拓展新竹地區高中學生的視野,從竹北高中往外拓展,帶動鄰近高中(如六家高中、竹東高中等),鼓勵師生接觸到更加先進和前瞻的學術和科技成果,進一步激發大新竹都會區的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
以改隸為策略所進行的兩校合作,能夠加強竹北高中在教育資源方面的優勢,提升學校的整體聲譽和影響力,創生大新竹的「優質高中群落」。同時,陽明交大深耕基層教育的行動,可以幫助更多學生、家長、及民眾了解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及對社會的正面貢獻。長期而言,成立一所多元且具國際水平的特色高中,也能夠提升台灣重視教育的國際形象和吸引力。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吸引國際學生和學術精英的戰略必須從高中就開始進行,經由高中生的互訪、國際學程等作法,厚植大學部與研究所階段的學生交換與共學。具有國際水平的高中學府是重要的招牌,也可以將台灣在醫學和半導體方面的領域優勢和科技成果,向更廣泛的國際年青學子加以推廣,留下深刻印象。
整體而言,陽明交大邀請竹北高中成為附屬中學,將有多方面的教育目的和意義:促進高等教育的深化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準、擴展學生的升學和就業潛能、進一步推動學術和教育的進步和創新。
(二)學校行政組織及員額改隸之可行性
兩校皆為國立學校,行政組織及員額改隸已有成熟的法源和前例可循。學校申請改隸為大學附屬學校,應依師資培育法第十八條規定提供大學教育實習、實驗及研究,並符合下列條件:1.大學為師資培育之大學,並應設有學校所設科別之相關院、系、所,且學校應與大學所培育之師資類科相同。2.學校與大學,以位於同一或相鄰之直轄市、縣(市)為限。3.學校改隸前後,均屬高級中等教育法第五條各款所定同一類型;大學附屬之學校,以一所為限。依據以上規定,陽明交大設有師資培育中心及教育研究所,並有其他相關教學單位(如英語教學研究所、語言教學中心等),且無其他附屬學校,完全符合主管單位之相關規定。
組織員額上,二校應續維持獨立經費與人事,原竹北高中校長仍為管理高中之機關首長。但因為附屬高中亦屬於大學一級單位,原竹北高中校長將成為大學行政會議及校務會議之當然代表,可共同參與大學事務與高等教育方面之討論,可協助大學瞭解與支持高中教育。改隸之後的附中校名,除需依「國立高級中等學校命名原則」將正式機關銜定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屬竹北高級中學」,但大學端尊重竹北高中最後決定之公開名稱及簡稱,並向政府申請註冊。
(三)學校與大學課程及教學合作之可行性
如前所述,竹北高中為大新竹都會區的新興優質學校,竹北高中與大學課程及教學已有延伸擴展的合作基礎,過去兩校在師資培育和教育研究上有合作及互信的基礎。竹北高中亦已運用陽明交大的數位教學資源(如ewant平台開設的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學習之道、經濟學七十二變等)於校內的自主學習上。因應108課綱的多元選修與特色課程,陽明交大能提供師資、教學資源、設備協助竹北高中開設具備「自主學習力」和「數位樂學力」的跨域人才,經由共同規劃的校訂必選修課程,增加學生的跨越文理的學術基礎,又豐富學生的學習歷程。
陽明交大已有暑期微積分等大一先修課程、或高中人才培育計畫、數理能力競試培養等拔尖計畫,或師培中心的科學實驗室資源等,皆可開放附中學生使用並替附中學生優先設置專班。本大學的英語教學和雙語教育資源,也可以促成國際文憑課程(由大學教師團隊與高中教師合作);或者科學、科技、電資、生醫、人工智慧等實驗教育課程與班次的開設,並輔導附中教師也能自行開課。這些教學合作,可以延伸到未來設立國際菁英班,或者未來成立制度性的「國際菁英學程」、「科學家學程」、「生醫學程」,銜接大學部之國外雙聯學位,擴展大學部之海外學生來源,培育優秀附中學生高中畢業至陽明交大海外姐妹校就讀,碩士可取得陽明交大及海外姐妹校之雙聯學位。陽明交大可以協同附中發展特色課程、依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或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實驗教育辦法規定,辦理實驗教育、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協助學生生涯探索及發展及爭取外部資源。
(四)學校與大學財務之可行性
陽明交大與竹北高中財務皆屬健全。兩校為國立學校,且皆為依法設置有校務基金與經費內控之機關,財務經營管理能力良好。根據「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改隸為國立大學附屬學校審查作業及處理要點」第六條,大學每年應從自籌收入撥款,挹注學校校務發展之所需;其額度為竹北高中年度總預算經常門百分之五以上,約每年1600-1700萬元。此一經費來源可由陽明交大之募款等自籌收入支應。未來雙校友、產業界、地方政府、兩校,募款資源將因為附中帶動工程科技人才、創發科學生醫人才、培育設計藝文人才等新願景,交乘擴大。
(五)大學於學校進行教育實習、實驗與研究之可行性及必要性
陽明交大擁有師資培育中心及教育研究所,這將有助於竹北高中改隸為陽明交大的附屬中學,並提供教育實習、實驗和研究的機會。陽明交大之教育研究具頂尖能量,師培中心教師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共 9 人次、吳大猷獎 3 人次、教育部學術獎1人次,四位教授為全球科學影響力前2%之教育領域科學家,三位教授曾擔任科技部三個學門的召集人與司長、並受委託執行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項國家級計畫。教學上,兩位教授為陽明交大傑出教學獎、三位教授獲績效特優導師。國際表現上,陽明交大教育研究所近年來在 THE 教育學全球學術排名前百大(2022年為86),研究與教學專業聲望卓著。經由改隸附中強化兩校合作,陽明交大附屬高中可以經營開發拔尖扶弱的實驗科學教學、落實職前師資生職場見學,提昇師資培育成效、鼓勵附中教師進修本校相關科系博士班,提升高中端的博士教師比例、共同申請教育部師資培育USR相關競爭型計畫。此一強化教育實習、實驗與研究關連可行性高,且可以強化附中成為發展大學與高中攜手的基地—下一代知識深耕平台。
大學有頂尖的學術課程與知識,然而要能夠成功培育前瞻的下一代,這個知識深耕平台的構建,必須由一所具備課程轉化能量的高中來密切合作。透過大學教授群、陽明交大附屬高中的師資培育中心、USR辦公室、服務學習中心、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以虛實整合的方式,培養大學生與研究生擔任知識深耕的大使與青年學習典範。透過高中教師與大學師生的合作,規劃出適合高中生的模組課程與翻轉教室,在高中生、大學生、國際生共學的多樣環境當中(如激發興趣的短期營隊、結構明確的探究與實作微學程、培養自學能力的專題製作和自主學習),創造高品質的學習體驗。此一創新的高中學習型態,成為可以向大新竹都會區其他高中職擴散的模範。能夠把附中構建為此一基地,至關必要。而這個知識深耕平台,又有賴於大學隨時進行教育相關的研究課題,包括學校課程設計、數位教學方法、學習大數據評估等等。竹北高中的師生也可以參與這些研究項目,與大學教師和研究人員進行學術交流,共同推進教育研究的發展。
(六)學校改隸為大學附屬學校之效益
雖然陽明交大與竹北高中已經陸續開展各方面的開放合作,不過直接改隸成為陽明交大附屬高中,對竹北高中與陽明交大而言將是對彼此的重要承諾,在資源的共享和支持上,自然當以支援附中發展最為優先。
對陽明交大附屬高中而言,學校可以獲得特色課程、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多元學習、資源互惠等效益。雙方教師的合作促進教育科學研究和創新,為學生提供參與專題的機會,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和科學思維,拓展學生的學習機會和學科選擇。
對陽明交大而言,大學投入高中教育的合作和學術交流活動可以增加學校的曝光度,提高學校在中學教育界的影響力。此外,陽明交大深具創業家精神,從高中就提早提供創業和創新培育的支持和資源(如創業培訓課程、創業競賽和創新實踐項目),對於陶成未來對臺灣有破壞性創新的校友貢獻重大。另則,陽明交大大學生與研究生可以擁有實踐和服務的鄰近場域,不僅是師資生的專業發展現場,也可以是大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於實務的重要場域。
四、後續作法與效益衡酌
大抵而言,雙方的合作關係有助於建立更緊密的教育生態系統,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互相提升之後,將影響力擴大到鄰近高中,最終帶動活化大新竹的教育體系。綜合以上評估,後續推展作法與具體效益衡酌如下:
(一)就「特色課程」言
1.推展作法:陽明交大將與竹北高中密切討論,確保兩校對於高中與大學教育目標的連貫性。其次,陽明交大將協助竹北高中開發特色課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績效指標:合作發展包含社會人文(跨域國際)、雙語實驗、電資理工及生物醫學等課程合作項目,每年至少3類特色實驗課程。
3.具體作法:具體而言,兩校將共同攜手打造「小溪畔看大世界」校訂必修、聯結臺加雙聯學制與國際交換生、支援NPDL深度學習、陽明交大外籍生人文體驗、參與陽明交大國際志工服務機制、運用溪畔客家文學步道與客諺廊道、雙語教育實驗班轉型三類生醫、教育專業與前瞻科技的課程合作、運用新竹一區均質化或大專共好平臺、合作新竹縣自主學習成果發表會等豐富多元的本土教育與國際薰陶課程合作來達成每年至少3類特色實驗課程的績效指標。
(二)就「教師專業成長」言
1.推展方向:陽明交大將協助竹北高中依法逐步發展實驗教育,增進教學質量,也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陽明交大也將支持高中端教師,與大學教師共享最佳學研實踐、一同專業成長。
2.績效指標:共同合作進行實驗教育、增進教學質量、攜手國際移動、協助雙語課程、提供教師進修、支持高中教師、共享學研實踐及專業成長機會等,受益教師人數每年至少150人次以上。
3.具體作法:具體而言,兩校將共同攜手設置大學端高中教育前瞻產研中心、指導與共辦國際雙聯學制、協助雙語教育實驗班三類生醫教學資源、共辦新竹一區均質化與大專共好平臺、指導與共辦新竹一區自主學習共享學研實踐、提供附中各教師社群專題講座或帶領、師培生大四教育實習、共享大學端學研設施設備、優先提供附中教師學位進修機會等創新前瞻的學研實踐與專業成長來達成每年至少150人次以上的績效指標。
(三)就「學生多元學習」言
1.推展方向:陽明交大將為竹北高中同學提供多元學習機會,包括參與大學的專題研究項目、暑期實習與工作坊。透過這些活動,學生將能夠更好地生涯探索及發展。
2.績效指標:共同合作提供附中同學參與專題研究、實習與工作坊、自主學習指導、激發創新能力、引領新興科技、社團活動攜手、展演場館支援、探索國際視野、攜手雙聯學制、引領生涯探索、升學輔導指引與參與主軸活動等多元學習機會,每年至少300人次以上。
3.具體作法:具體而言,兩校將共同攜手設置開發附中未來領袖學程、合作開設竹塹風城地方學學分、合作開設國際人文學學分、合作開設生物醫學學分、合作開設AI半導體學分、合作辦理雙聯學制學分、課外延伸教育與拓展學習、延伸指導專題製作、學校慶典與學生活動共融、大學端學術單位預約參訪、模擬口試與學習歷程檔案指導等情境深化的課程探究與引導探索來達成每年至少300人次以上的績效指標。
(四)就「資源互惠」言
1.推展方向:陽明交大將協助竹北高中一起爭取外部資源,增強其教學與教育研究能力。啟動附中改隸,可以極大提升大新竹的高中的教學水準與社會影響,同時也將為陽明交大帶來更多教育創新和人才培育的機會。
2.績效指標:兩校攜手共享設施設備、藝能場館鏈結、圖資資源支持、發展產學共創、整合校友資源、增益校務基金、強強加乘共好、刺激在地提升等資源互惠活動,受益師生、家長、校友及其他友校高中師生每年至少600人次以上。
五、結語
近年來,竹北高中的軟硬體建設、師生多元表現、整體辦學績效與地方聲譽快速提升,除了成立竹苗區第一所雙語教育實驗班,也與加拿大布萊斯學院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但學校的快速發展與持續的動能,都需繼續仰仗各方各面的支持與協助,特別是擁有更多有形與無形資源的大學。
陽明交大在提升竹北高中的整體教育品質與繼續精緻發展具有顯著優勢,成為附屬學校,竹北高中將能從陽明交大的資源、專業知識與經驗中受益,也能激勵帶動整體大新竹科技首都圈高中教育發展,共創新竹及台灣教育之新氣象。
基於大新竹科技首都圈的發展與均衡、基於竹北高中的蓬勃動能與發展需求、基於陽明交大校務發展與攜手高中教育的恢弘遠見,竹北高中改隸成為陽明交大附中,將對兩校與地方產生至大效益,不僅必要且極具可行性。